前作中曾提到,在《影癡鬥陣俱樂部》(CUT)這部片最後,男主角一邊挨揍,一邊回想他所放映過的一百部片,當作精神上的支持。這一百部片其實還滿有意思的,參考了日本的HMV和自己的記憶所及,打算分幾次介紹這些電影(實在是大工程,呼~),能不能湊齊一百部就看運氣了!順序是隨意排的:

1. 《緬甸的豎琴》(1956):由已故的市川崑執導。2008年金馬和台北電影節都放過他的電影,當時選了《細雪》、《弟弟》、《野火》、《犬神家一族》來看,很遺憾錯過了這部大作。導演拍的題材很廣泛,前期許多作品與戰爭相關,也拍了很多推理作橫溝正史「金田一系列」小說所改編的電影,那種詭譎的氣氛掌握得十分到位;《細雪》、《弟弟》中的情感又十分細膩,實在是一個全才型的導演。2008年導演愛用的男主角石坂浩二也應邀來台。常看日劇的人對他也不會陌生,比如他就演過《白色巨塔》裡的東教授。

2. 《水中刀》(1961):羅曼‧波蘭斯基執導。波蘭斯基這位大導演近起年來的種種事件可能比電影本身更引人矚目。他在1977年涉嫌猥褻女童的案子,這三十幾年來發展相當複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關注一下。反正最後瑞士拒絕引渡這位仁兄。不管他私生活如何,他的電影是非常精彩的。電視上還常會播放的有《驚狂記》、《失嬰記》、《唐人街》,比較近期的如《戰地琴人》、《獵殺幽靈寫手》那些就不用說了,DVD店均有租售。但我還是喜歡他早期的片子,他非常擅長拍攝人被魔鬼所吞噬的過程,個人很喜歡早期的《怪房客》(有點卡謬《異鄉人》的味道),近期的《獵殺幽靈寫手》也不錯。

3. 《嚴密監控的列車》(1966):伊利曼佐執導。2002年台北電影節曾作過這位捷克大師的專題,大師也因此應邀來台。我看過這部片但我忘了內容。但我一定要說一下,2002年的台北電影節是我看的最過癮的一年(之後就......),捷克人實在太棒了!說到伊利曼佐當然一定要提到赫拉巴爾這位作家,因為包括本片,有好多部都是改編自他的小說。原著小說台灣有出版,而伊利曼佐大導演比較近期的片子,《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應該很容易可以找到,當然,又是赫拉巴爾。共產時期特有的作品,捷克人特有的自嘲幽默!

4. 《飛越杜鵑窩》(1975):米洛斯‧福曼導演,傑克‧尼克遜的代表作之一。福爾曼也是捷克同胞,2002台北電影節也放過他的電影,他在捷克時期的作品很不錯,我看過《消防員的舞會》。到了好萊塢以後,杜鵑窩和阿瑪迪斯都是代表作。他很擅長表現人性中瘋狂的那一面。

5. 《紅河劫》(1948):西部片,不熟,不是我杯茶。

6. 《偷窺狂》(1960):麥可‧鮑威爾的作品,這也是我還未涉足的一個導演。

7. 《怪談》(1965) :小林正樹作品,本人也是「撒巴裡挖喀拉奈」。不過看介紹滿有趣的。

8. 《花火》(1997):北野武自導自演的作品。老實說自本片之後,北野武就.....嗯,you know。他特殊的暴力美學,在本片發揮到極致(不過我也挺喜歡還不那麼精緻美麗的《奏鳴曲》)。「靜」是日本電影中很特殊的一種美學。不過本片的沉默卻蘊含巨大的力量、爆發出巨大的憤怒、和巨大的悲傷,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久石讓的配樂更是畫龍點睛。

9. 《暗夜尋寶》(1955):不太知道捏

10. 《天堂陌路》(1984):吉姆‧賈木許作品。不知道的話,Uniqlo有做賈木許xUT的系列,可以去看看他的作品是什麼調調。賈木許也是一個名氣很大,但我一部也沒看過的導演。看電影也是需要緣份的。

11. 《橡皮頭》(1977):大衛‧林區作品。他的電影都不會讓大家太舒服,在這種不舒服中,《藍絲絨》倒是挺推薦的。

12. 《霧碼頭》(1938):馬賽‧卡內作品。殿堂級的電影,還無緣拜見。

13. 《事物的狀態》(1981):德國新電影的大將文‧溫德斯的作品。

14. 《大路》(1954):費里尼的名作。費里尼1960年代之後的電影都沒有什麼緣份拜見,可是這部《大路》真的好迷人。後期的費里尼有比較多幻想的場景,《大路》算是較為偏寫實主義的作品。導演太座所演出的女主角,我覺得是電影史上純真形象的代表。我所謂的純真並不是說那種外形上的意義,而是靈魂中的那種純真。同場推薦同樣由她演出的《卡比利亞之夜》,這部就已經開始將現實與奇幻融合在一起。

15. 《納許維爾》(1975):羅勃‧阿特曼作品。阿特曼在台灣算是名氣頗大,後期的一些電影因為許多大牌都爭相客串,所以在台灣上映的也很多,如《雲裳風暴》、《謎霧莊園》、《大家來我家》。但很遺憾,早期的我也都無緣拜見。

16. 《陸上行舟》(1982):敝人很榮幸在電影圖書館拜見過這部作品。有最瘋狂導演之「美名」的荷索,拍了這部讓演員都發瘋的電影。故事敘述一個熱愛歌劇的實業家,想要在亞馬遜叢林裡建一座歌劇院,以期能請到歌王卡羅素到這裡來演出。為了籌措蓋歌劇院所需的資金,這名實業家想到要把內陸盛產的橡膠(汁)運出去,但問題是從叢林到河流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他和當地的原住民就開始打造一艘蒸汽船,出動龐大的人力並建造了特殊的裝置,想合力把船從內陸推到河中。

如果你以為這些劇情都是在studio裡隨便拍拍,那你就太低估荷索瘋狂的程度了。雖然是劇情片,但是荷索卻大膽地挑戰真實和虛構之間的界線,全程都是實地實境拍攝。這部片不知拍了幾年,中間發生了不幸的人員傷亡,工作人員和演員都在崩潰邊緣,資金用盡(可想而知),一度要放棄,不過最後還是堅持下去,成就了荷索的電影大夢。戲裡的瘋子與戲外的瘋子,不知哪個比較可怕呢?原片名Fitzcarraldo在當地的語言裡,指的就是「迷戀無謂事物的人」。

17. 《美麗壞女人》(1991):法國新浪潮導演希維特的作品,我跟他非常不熟。

18. 《少年》(1969):日本導演大島渚的作品。看劇情簡介好像有點殘酷。

19.   《浮雲》(1955):日本導演成瀨已喜男作品。好想看。

20. 《恐懼吞噬心靈》(1974):德國新浪潮大將法斯賓達作品。我跟他可能還沒對到頻率,看過一部後就不行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影癡鬥陣俱樂部 一百部
    全站熱搜

    K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